在7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我国确立了一项新的科技人才扶持措施——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的自主权。这项措施的实行将对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和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大有助益。
纵观科学仪器的发展史,杰出的科研人员不仅仅是具备某项技能那样简单。在某些时候,他们对于一项重大技术的突破甚至能带动一项全新产业的崛起。显微镜、色谱仪、粒度计等产品从崛起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归根结底在于它们的创始者成功实现了对新技术的突破。由此可见,科技人才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为了更好的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历程,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人才扶持和引进计划,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回国发展,以此来缓解人才流失现象,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从1994年实施至今的“百人计划”,开创了我国高科技人才引进的先河。“百人计划”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弥补10年断层造成的人才缺失现象,当时的中科院,资源还处在极度匮乏的状态,因此只能从经费中拨专款,集中有限资源,重点支持优秀人才。以朱日祥、曹健林等为代表的14人成为首批支持对象。截止目前,“百人计划”已经为我国引进培养优秀人才超过2000人,成功弥补了中科院高端人才不足的短板。
继“百人计划”后推出的“千人计划”也在2008年顺利实施。“千人计划”的创立是为了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其来华发展。进入新时代,以留学人才为主的海外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千人计划”的实施进一步表明了我国对高端人才的重视,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中国的建设工作中来。
除此之外,还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万人计划”等人才引进项目。随着各项计划的实施,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人才流失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遏制。
在本次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关于如何扩大科研人才的自主权,具体制定了四大举措:一是改革科研管理方式,减少各类检查、评估、审计,对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和实时周期三年以下的项目不作过程检查;二是充分相信科研人员,尊重人才,赋予他们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三是对承担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人物的科研人员加大薪酬激励,对全时全职的团队负责人及引进的高端人才实行年薪制,相应增加当年的绩效工资总量;四是建立重结果、重绩效的评价体系,严惩弄虚作假行为。
政府扩大科技人员自主权的行为,充分发挥了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驱动作用。尤其是在科学仪器领域,高端人才是行业发展的主力军。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要想整合资源,创造价值就必须加强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拥有了人才就等于拥有了在某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我国的国产仪器之所以存在某些技术上的不足,归根结底就是企业内部没有一支掌握先进技术的研发队伍,因此在产品的研发和上市过程中,失去了争夺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优秀人才是促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重视,从某种层面上也反映了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在科学仪器领域,人才同样至关重要,企业只有打好人才攻坚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